成就希望工程 - 吃好食物 過好生活
台灣過年習俗懶人包,從除夕、初一到初五各種習俗禁忌 一次完全搞懂

台灣過年習俗懶人包,從除夕、初一到初五各種習俗禁忌 一次完全搞懂

Dec 25. 2024


那些年我們一起過的年

當紅燈籠高掛、街巷裡瀰漫著油飯和春聯的味道,你是否也想起小時候圍爐時的溫暖?全家人聚在一起,長輩分紅包,小孩守歲到眼皮打架,年味就是這麼濃郁。過年,不只是農曆新年的開始,更是一場關於傳統文化的大型狂歡節。今天,我們就從除夕到初五,帶你一次搞懂台灣過年的各種習俗、禁忌和背後的有趣故事,讓你不只過年,還懂年!
 



一、除夕:辭舊迎新的起點

(1) 祭祖與圍爐:傳承與團圓

祭祖的意義與流程
除夕一早,家家戶戶忙著祭祖,燒金紙、準備供品,用虔誠的心感謝祖先的庇佑。這個儀式象徵著對家庭血脈的重視,也是傳統文化的根基。

圍爐的由來與象徵
晚餐時分,全家人圍爐共餐,吃的不只是飯菜,更是團聚的溫暖。這一傳統源自古代農耕社會,祈求新一年五穀豐登。年菜中,魚象徵「年年有餘」、發糕象徵「步步高升」,每道菜都藏著祝福!

(2) 守歲與迎新年:不眠夜的儀式感

守歲
大年夜守歲,寓意延續父母的壽命。孩子陪伴長輩到午夜,燈火不熄,象徵光明照亮來年的希望。

迎新年
午夜12點,鞭炮聲此起彼落,是為了驅逐「年獸」和迎接新年到來。貼春聯更是重頭戲,紅底黑字的對聯不僅討喜,還增添喜氣。

(3) 除夕禁忌:千萬別掃地!

  • 掃地、倒垃圾:象徵將財運掃出門,除夕千萬別做!
  • 破碗、破鏡:若不小心打破物品,需用紅紙包好並念「歲歲平安」,避免霉運。
  • 禁吵架:保持和樂才能吉祥如意。
     


二、【初一】新年的第一天】

(1) 拜年與收紅包:滿滿的好彩頭

拜年
拜年的禮節不可少,帶著水果或禮盒向親友道賀,說上「新年快樂」、「恭喜發財」,傳遞祝福。

收紅包
紅包象徵辟邪與祈福,小朋友最期待的就是這一刻!記得雙手接紅包,並說聲感謝喔。

(2) 行春與走春:踏青的寓意

行春是初一特有的活動,寓意「走好運」,拜訪廟宇或親友,祈求新年行大運。

(3) 初一禁忌:別亂動這些!

  • 忌吃稀飯:古代稀飯是窮人食物,吃它被認為不吉利。
  • 忌掃地、洗頭:財運別沖走,安靜迎新年才是正解!
     


三、【初二】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家

回娘家:溫暖與儀式感

這一天是女兒回娘家的日子,帶著禮品和丈夫向娘家長輩拜年。這個習俗反映出中國家庭的孝道文化。
 



四、【初三】不拜年,適合補眠的一天

睡到飽的意義

初三俗稱「赤口日」,容易起爭執,因此多數人選擇避開拜年活動。睡到飽、養足精神成為主旋律。
 



五、【初四】接神與安太歲

(1) 接神:歡迎好運到家

傳說初四是接神日,家家戶戶準備供品迎接諸神回來守護新的一年。

(2) 安太歲:犯太歲者需小心

根據生肖,每年都有「值太歲」的人,初四宜到廟宇安太歲,祈求平安順遂。
 



六、【初五】迎財神與開市

(1) 開市:商家的新開始

大年初五是財神誕辰,商家以放鞭炮、祭拜財神的方式,祈求生意興隆。

(2) 初五禁忌:小心財運!

不要和人借錢、討債,以免破壞財神爺的好心情。
 



七、結語:讓年味融入現代生活

台灣的過年習俗既傳統又多元,從除夕的團聚到初五的迎財神,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故事和意義。在這現代化的時代,我們可以將這些傳統融入日常,讓年節不僅是儀式,更是一份對家庭和文化的連結。希望這份懶人包能讓你更懂過年的精髓,也讓這份年味代代相傳!

 



圖片來源:本文使用的圖片均來自於免費可商用的圖片平台 MidjourneyPixabay.comPexels.com,並遵守其授權規範。
資料來源:本文內容參考自 Google搜索ChatGPTGemini 的資料,並經由編輯整合與優化,提供有趣且有用的資訊。
若發現本文章內容涉及侵害您的著作權,或發現任何錯誤及改進建議,請隨時與我們聯繫。我們會盡快處理,謝謝!
聯絡方式
project.hope.tw@gmail.com